发布时间:2025-04-24点击量:14
2025年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中国生态学学会联合广西大学林学院志愿者团队与南宁市花卉公园,共同举办“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科普活动。活动吸引了屯渌小学50余名师生参与,通过科普讲座、实践互动与生态倡议等形式,深化青少年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激发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
上午10点10分,科普活动在花卉公园一平芳科普园拉开帷幕。活动伊始,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广西大学罗应华副教授以“生物多样性与地球未来”为主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科普讲座。罗教授以世界地球日为切入点,结合展板图文,讲述了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陈焕镛先生及其团队发现并命名“植物活化石”银杉的科研历程,并系统阐释了银杉的发现对全球生物演化史研究及广西生态保护事业的深远意义。他进一步介绍了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显著成果,呼吁青少年“以认知为起点,以行动践使命”,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实践,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随后,广西大学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了“珍稀植物认知”实践课堂。志愿者们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对象,通过实物观察、叶片触摸及故事讲解等方式,向学生科普了望天树、广西火桐、焕镛木、观光木等珍稀物种的生态价值与生存智慧。知识竞答环节中,学生们踊跃提问,积极展示学习成果,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最后,全体师生共同宣读《守护地球家园倡议书》,庄重承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为进一步深化实践教育,师生与志愿者一同在园区内种下焕镛木与观光木幼苗。屯渌小学学生纷纷表示“要和树苗一起成长,成为守护地球的绿色使者。”
此次科普活动以“科学普及、生态实践、志愿精神”为主线,通过沉浸式教育,有效激发了青少年的生态保护意识,充分彰显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的效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力量。作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绿色志愿者”系列品牌项目的深化实践,未来活动还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图片:彭楚雲
一审一校:彭楚雲
二审二校:韩一鑫
三审三校:何奕阳、罗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