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2点击量:27
近期,江西省大学生环教营——中国生态科普行活动走进万年珠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环教营营员们从人类与候鸟、湿地的共生关系出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绿色课堂。
候鸟翩跹,羽系归途。营员罗欣洁手持一片素羽,向同学们描绘候鸟的飞翔之路。她将飞羽、体羽、覆羽和尾羽等概念拆解清晰,并通过图片直观展示候鸟羽毛的外形特征。
变废为宝,羽缀书香。羽毛不仅成为同学们认识候鸟迁徙的载体,更以创意书签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在团队成员孔凌丽的引导下,大家将过期的口罩材料精心剪裁、粘合并上色,创作出色彩斑斓的“羽毛”。这既加深了孩子们对生物迁徙栖息的理解,也让废弃资源焕发了新生。
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实践队将这一理念融入课堂,带来一堂生动的生态体验课。同学们跟随张佳慧和李本帅老师的步伐,用超轻黏土塑造湿地模型的基础环境——“碧水漾”、“青草荡”,草地与河流的雏形渐次呈现。孩童眼中的湿地不止于简单的物质元素:他们为河流点缀逆流而上的小螃蟹、多彩的金鱼,让树上结满圆润的果实,甚至在低空摇曳着星星,在石头边安放休憩的恐龙……
“我希望湿地里有好多好多小鱼,还有小鸟在上面唱歌!”“希望让水永远清清的,小青蛙能找到家。”这些纯真的期盼,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的生动写照。当孩子们心中对湿地家园的美好憧憬,转化为守护未来的坚定责任与自觉行动,我们坚信,那水草丰美、鱼鸟欢腾的壮丽湿地画卷,必将在新一代的接力传承中化为现实。
(江可颖 余梦 供稿,李本帅 供图)